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左右,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约1.7%。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490万,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23年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为更好的普及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帕金森病的治疗,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举办了“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上午,在脑病科诊区,帕金森病团队从不同专业角度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讲解了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日常护理及健康干预等知识。通过此次健康咨询问诊活动,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的认识了帕金森病,重视帕金森病,谨防生活中的隐形健康“”。
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帕金森专病门诊开设一年多,已让更多患者获益,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医患共同努力,让生命不再“颤抖”。
帕金森病小知识
01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帕金森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02
帕金森病的症状
静止性震颤(抖):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可逐渐累及其余肢体,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6Hz的“搓丸样”震颤。
肌强直(僵):躯干、肢体肌肉僵硬,可出现“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行动迟缓(慢):面具脸,动作变慢,字越写越小,随意运动减少。
姿势步态异常(倒):起步慢,小碎步,慌张步态,容易跌倒。
睡眠⁃觉醒障碍:失眠或睡眠碎片化、日间过度嗜睡和睡眠发作、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感觉障碍:如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疲劳、不宁腿综合征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如便秘、泌尿功能障碍、多汗、流涎、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
神经精神障碍:近半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可至痴呆;此外,还有精神症状、淡漠、冲动控制障碍。
03
帕金森病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主要的治疗手段。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反应。联合使用可以更好的改善各种症状,减轻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术前应严格进行评估,不可盲目进行。
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